要了解一個國家的社會變遷,尤其是國家治理的成敗
不能不追溯這個國家的歷史脈絡,揭開其引發社會變遷的因緣三代領導人的執政特點、人民及反對黨對「新常態」的反應……
全面從新加坡歷史變遷的角度,探索其發展過程與變化!▎李光耀時代(1965-1990):建國奠基
在新加坡建國的初期,李光耀以堅定的意志和遠見,帶領國家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。李光耀的治國理念著重於生存追求和公平公正的社會建設。他推行大政府小社會的威權模式,並成功做好幾件大事,奠定了新加坡繁榮穩定的基礎。然而,這一模式也存在著缺陷和不足,對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。▎吳作棟年代(1990-2004):轉型與創新
接替李光耀的吳作棟,延續了前任的治國理念,同時推動了菁英化、專業化和全球化。他在體制建設上進行了創新,確立了共同價值觀和政治架構,以高薪養廉的方式追求國內生產毛額和資產增值。然而,隨著新舊交集,體制的弊端和問題也日益顯現。▎李顯龍年代(2004-2011):全球化與宜居城市
李顯龍接掌後,繼續推進菁英化、專業化和全球化的路線,並以建設全球宜居城市為目標。然而,體制運作的順暢並未能掩蓋政策失衡和調控失誤的問題。隨著人口趨向高齡化和大量引進外來人才,民生問題日益突出,新媒體也推波助瀾,使得矛盾激化。▎後李光耀時代:政治賽局與新政改革
在李光耀時代結束後,新加坡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。作者詳細論述了後李光耀時代的政治賽局,從社會結構改變、政治體制轉型訴求的湧現,到選舉政治的競爭和國會辯論的功能與效應,都一一展現。特別是因人口老齡化和經濟轉型引發的社會問題,成為促使矛盾激化的導火線。▎新政改革:尋找出路
後李光耀時代的新政改革,分為起始階段和推進階段。國家領導人的言論和政府部門的新政動向,反映了新加坡尋求變革的決心。專案檢討、國家治理模式的演進等,展現了改革的多個面向。▎政治賽局:朝野對決
在後李光耀時代,新加坡的政治賽局進一步激化。人民行動黨銳意變革,在野黨各展其能,總統選舉和補選成為政治競爭的焦點。作者分析了新加坡議會民主的歷史,第十二屆國會辯論的功能與效應,以及在野黨的監督與問責,展現了新加坡政治的多樣性和獨特性。▎面向未來:新加坡的政治期待
面對未來,新加坡需要重構國民共識與信任,改變主流價值觀,引領建設性政治生態。作者強調人民行動黨如何自強與迎戰、在野黨的團結與發展,都是未來政治成敗的關鍵。而人民和選民的理性選擇,將決定新加坡能否平穩前行。本書特色本書全面探討新加坡從1965年至現今的歷史變遷,深入分析三代領導人的執政特點,從建國初期的威權模式到現代的全球化、專業化變遷,揭示了新加坡社會結構的改變和政治賽局。書中闡述執政黨改革的內在動力,並探討社會各階層的反應及反對黨的立場,多角度、多層次解讀新加坡歷史,突顯時代變遷對國家發展的深遠影響。